◇浅议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◇


浅议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

随着社会的进步、我国教育的改革,党中央、国务院、教育部明确表态我国将大力推行农村义务教育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、新的挑战。
首先让我们了解我国农村及其教育的现状,1、从我国整体来说,人口基数大,国民经济平均收入低,农民的平均收入则更低,以前大部分农村孩童因为家庭济济原因辍学,导致部分孩童过早的步入社会。2、由于偏远的农村因为交通、信息、人才等的原因,导致教学质量低下,我国农村代课教师的比例占百分之三十七,没有取得教师资格的占百分之四十六。3、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发展阶段,农村教育还没有形成体系,教育物质资源和人员资源没有合理的搭配,导致学校的基础建设因经费不足而形成硬件设施不完善。4、农民的思想觉悟没有提高,对教育的认识不足,对读书的曲化,也是导致农村教育不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。
据悉,我国农村在未推行义务教育前,因家庭济济条件原因辍学的人数占2/5,这与我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济济收入有关,也体现了农民在某种程度还存在沉重的经济负担,试想,如果完全推行义务教育则意味着学校的办学规模将扩大到将近一半,对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会增加一倍,对教学人员的需求也同样存在着重要的问题,例如,在广东某些市区农村学校推行完全的义务教育后,学生因为教室不足而露宿操场学习,还有的则出现一个教室两个班级公用的现象,给教学工作在质的方面造成严重的干扰。农村因信息、交通、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对人才的引进不畅,而是被动的接受教师。据统计,我国农村代课教师人数在相当程度上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,通过其他途径由非教师职业转为教师职业的人数比例也不小,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也降低了教学质量的成分,如果义务教育在农村普及后则会对教师有更多的寻求,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着手不力,同时也会进步恶化农村教学工作,致使呈现只见投资不见效益的现象,农村的教育工作就会出现只见其影不见其身,这样一看义务教育实施的意义何在?另外,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思想觉悟还很低下,不能很好的理解义务教育,进步曲化义务教育。在他们的心目中有这样的一种前意识,就是不给钱的没有好东西,于是这样的观点就自然的会引用到教育中来,对孩子的管教则会不断的松懈,在家庭环境上给孩子一种不良心态的影响,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成盲目状态。同时,农村部分教师因教学资历不足,学历不够,封建思想存在偏见等方面的因素,认为义务教育无利可图,认为只是他们在唱独角戏,导致他们的教学情绪越来越不满,再加上部分地方财政赤直挪用教师工资,使得教师在后勤上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,则会消极的对待教学,教学质量在家长和老师的情绪下不断下降,缺乏言语表达的孩子因与家长和老师缺乏沟通,幼小的心灵在成长中必然受到严重的创伤。
义务教育与人口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关系,让我们分析,农村在未实行完全义务教育前,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用于送孩子读书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经济行为,使他们的思想转向了“子女多,负担重”。但是如果完全的推行义务教育他们的思想就会转向“孩子多,早想福”。因为当学期完成后可以外出务工,不靠父母养活,没有对他们的经济行为造成制约,再加之我国农村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,农村的超生现象就会不断增加,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严重的影响。这样的义务教育在农村的开展究竟应该与否?如何实施?这想必是给我国的义务教育施加的新的压力。也是当今讨论最热门的话题。
综上所述,义务教育实施后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,涉及的方面纵横交错,可以说义务教育推行会对教育、资源、人口、环境等众多方面造成一定且严重的负面影响。如果国家有关部门不加以落实义务教育在实施中所呈现的诸多问题,不仅不能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”反而会“功在当代,弊在千秋”。
最后,我深信相关部门回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解决,本文在议论中主要指出了在农村实行的弊端,但是义务教育也有积极肯定的一面,决定的说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。如果将不足的地方得以完善,将可能出现不足或是不利的方面加以整治,将先进的方面不断的发展,我相信明天的义务教育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我们的祖国将会越来越昌盛,越来越繁荣。同时也让我们借助义务教育的春风,把我们的祖国壮丽的山河建设的更加美好,屹立于民族之林。

注;由于本人学历与写作水平有限,认识短浅,文中有不足或是错识的地方,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出,我将不段的学习和改正。

作者;吴小刚 2006-5-1


原作者: 吴小刚
来 源: 吴小刚

打印
共有290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

  • 上篇文章:文峰奇人---董怀德
  • 下篇文章:关于村道公路抢险方案
  • 地图导航
     
    浩燃文化 在线注册留言
    建议使用IE5.0以上浏览器 1024*768观看
    联系电话 0827-7347056 传真:0827-7347056 QQ:20027148   E-mail:wujiang_hue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