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曲滨乡风景旅游区-寨、洞◇


陆家寨:位于陆家山祠堂后山,沿祠右侧斜径而上,进入寨门(已拆、迹存)。寨内面积约100亩,上有三包,一线并排,中包高大,前后二包低下,似一帽两边系着二缨果。三包间之二湾皆为农田,余者为地,山虽奇高,顶上却是深厚的泥层,很少岩石,长满松树和蕨苗等类植物。湾底还建有堰塘,塘水溢溢。寨高二十余丈,四周绝壁,自上视下,不敢近觑,唯西、北有二径可通。东壁悬崖间有多窟,长年有群蜂居,数量极多,名蜂儿岩,自岩端可眺东崖香火旺盛的观音岩和远近闻名的跳狮子。西崖下是陆家祠堂及陆家大院和本村集市中心,陆家山小学等。通达公路绕东南麓而过。
山顶岩寨:位于九龙庙村4社三官堂后山,高近三十丈,三面绝壁,东南角是后寨,沿后寨山脉尾端可上,寨尾高出山梁二丈余,垒石墙隔之。寨内面积80亩余,呈长舌形。上有耕地、茶山,绝大部分是山林、荒坡。西南二方,危崖险峻,不可攀援,北壁坡缓,但寨顶石墙高垒,不可攀入。寨下田坝宽阔,人口稠密。
五福城寨:曲滨诸寨中,此寨最巍峨险峻。位于大佛寺村7社,高四十余丈,四周悬绝,唯前寨一羊肠曲径逶迤可上。寨四周边沿砌有五尺余高的石墙,寨上平坦,八亩许,有二水池,终年积水。自寨俯视,心寒胆怯。距寨腑瞰群峰低,放胆百里收眼底,其势如虎,赫然惊群。建于清咸丰二年(1852年),寨下进士、举人李春城、李春田兄弟二人领首而建。其寨门书二联,“地利偕人和永固,成城与众志长坚”,横匾:“群生保障”,下书“五福城”。字迹遒劲,为书法之精品。
棋盘寨:位于大佛寺村1社大磨坪后,面积约90余亩,呈长岭状。前寨以明桠口跌成险崖,左右皆硝壁,唯后山有径可通,但砌有石墙。倘有守者,无可入也。寨上全是树林、荒坡,林间凹地下是坟地,碑碣森森,松柏茂密,杂树丛生。寨中央有数块巨石,似棋盘,相传,古时曾有仙于此下棋,故名“棋盘寨”。
大寨:位于八庙岭三社何家坝后。八庙岭尾山缓缓至此,突兀一峰,三面皆险,唯东可上。虽名为大寨,却只5亩许,寨顶有一巨石,名船子石,上大下小,危矗于数小石上,甚为奇观,寨之四周砌有石墙。隔沟东隅有一梁,上有老寺包,下有乌龟包,老寺包上建有寺院,是多年的学堂,乌龟包下是现在八庙岭的小学校。寨与寺包后,斜甩出一圆包,名双鹅抱蛋的“蛋”地。乌龟包下延下数百米处呈一长岭,名象岭。传说早年此地“母猪”曾产下一 “象”。
小寨:在八庙岭小井坪后,三面险峻,虽名小寨却比大寨大,寨东西二端砌有石墙,面积7亩许,寨上全是树林,郁郁葱葱,蔚然壮观。
印合寨:位于印合寨村董家营后,因寨前山脊显眼处三石品成“凸”形,肖宝印,又一巨石配为“印合”,故名印合寨。高二十余丈,三面峭壁,面积50余亩,上有二梁一湾,湾间有田有塘,水源甚好,梁上有地有林,地沃林茂。寨南有深堑,名“裂口石”,宽十余丈,令人望而胆寒。东部桠口上端砌有后寨,石墙石门高丈余。寨外东北侧,一石梁伸延数十丈,极险,无人敢上,尾端一圆柱石高耸,高、围各20余丈,矗立危崖,凌空挺立,煞是险骇,名“石船子”,据说是谷山坝的“风水”,可载万石谷。此寨系清嘉庆元年(1796年),李董二姓“百人教”民,为抗官和强匪而建成,地处曲滨通复兴的要冲,历为兵家争夺之隘。1933年红军曾在这里激战川军和团防。
梁上寨:位于谷山包村1社圈圈石梁后山,寨地属4社版土,高约三十丈,三面绝壁。东面连接卧马池梁,有石墙为屏。寨上面积约5亩,长方形,平坦,大部分属耕地。七十年代,这里曾建过小学,后因风大卷瓦,冬甚寒凉而拆。西崖半壁有水井,可供久居。寨下是谷山包村石王窖小学。文峰公路绕寨脚而过。高望寨顶、绝壁森森,岿然高耸。
全乡还有一些不驰名的小寨,均为村民防卫而建。凭险建寨,居高御下,在无枪炮时期,寨是最为有效的镇守及避难之所。

第二节 洞

曲滨乡的山洞各村均有,全乡大小岩洞近50个,择其要者记于下:
太平洞:位于谷山包村5社河下,刘家河电站上端。原名平安洞,建于清朝咸丰10年(1860年),后更名为“李氏平安洞”。洞口修有坚固的石墙,高1.5丈,墙间有门,门墙左壁现余上联:“险戏崆峒何殊雁门剑阁”,下联无存。墙上建有瞭望台,长四丈、宽八尺。洞内宽敞,可容2000余人,左侧壁间有石碾、石磨、石碓窝等,并有建灶的遗迹。左侧壁间有水流出。洞后侧有上、中、下三通道均可通后洞,后洞略阔于前洞、洞内漆黑,壁顶伏蝙蝠数以万计,手电光晃照,蝠群飞窜扑腾,煞为惊人。乱石遍地,猜想必是预备防卫之武器。前后洞的三通道之上道往右,可进一“天楼”,“天楼”略小于后洞,洞内干燥洁净,想必是卧室。“楼角”一小隧道直伸,纵深不见底。隧道中,左有二穴,穴内有钟乳石林约百余支,长者尺余,短者寸许,千姿百态,极为美观。
虎涧洞:在谷山包村一社河下,名虎涧溪洞,位于悬崖之中部,上下二级,长二十余丈,表部全以石墙封闭,垒有石门。相传为附近居民为抵御“朱贼子”所建,以虎能降猪(朱)之意,故名虎涧溪。
向阳洞:位于谷包村4社元石板岭,洞嵌于崖半腰,洞口大张恰似狮口,有吞噬隔河吴家湾人之势。清中叶,由吴家湾人出钱,附近李姓居民用石条封住狮口。集体生产时,石条被拆下砌地。
葫芦洞:位于八庙岭村5社张家下面、洞阔能容4000余人,洞形似葫芦,顶高约五丈,四周呈锅盖状,有水滴下,叮咚有声,洞壁栖有数千蝙蝠。洞内土中含有大量硝质,大炼钢铁时,曾在此挖土熬硝炸石。洞口垒有石门,洞壁上书有“京兆氏”等字,洞外竹林掩映,远不能睹。
鹞儿岩洞:位于大佛寺村杨家河屋后沟间半山腰。隔沟又一洞,两洞相峙。每洞能容200余人,洞口均砌有丈高的石墙,石门完好,洞口高一丈余,隐于山坡荒林中。
白岩洞:位于九龙庙村4社三官堂后,山顶岩寨之悬崖间,有两间房子般大,洞内敬有三尊菩萨,砌有石墙石门,洞外石崖呈白色,因而称白岩洞。该洞河下亦有一洞,名黑岩圈,洞阔三亩余。
打儿洞:陆家山村观音岩东崖壁隙处有一洞,洞口如锅口般大,外形如女性生殖器,离地面高5丈多。据说有求子者,如随意扔石子打进洞中,便预知能生儿子。修通达公路,景观损毁。


原作者: 浩燃文化
来 源: 曲滨乡志

打印
共有121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

  • 上篇文章:曲滨乡自然村简介
  • 下篇文章:曲滨乡-教育志
  • 地图导航
     
    浩燃文化 在线注册留言
    建议使用IE5.0以上浏览器 1024*768观看
    联系电话 0827-7347056 传真:0827-7347056 QQ:20027148   E-mail:wujiang_hue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