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地方风俗文化--红白喜事◇ |
|
风俗习惯第一节 红白喜事一、婚嫁。1949年前的婚姻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,男女双方直到完婚时方能见面。翁媳不能见面,曰“背客”,妇女严格遵守“三从”、“四德”,婚期的过程也是十分繁褥的。一般有“合八字”、“落拜”、“定期”、“过礼”、“拜堂”、“回门”等过程。首先请媒,由媒人到男、女家说亲,以门当户对为基础,双方父母同意后,由女方发生庚,通过算命先生推算男女“八字”相合,两家方能承认婚事。男方再将其“八字”与衣物等礼品同媒人送至女方,后女方预报结婚日期,请媒人送至女方,女方积极准备嫁奁。到了婚期,男方雇花轿到女家迎亲,将迎亲的衣物、钱、财等礼品吹吹打打到女家过礼。女子出嫁时,亦有很多礼节。在婚前一天要扯脸、“忌饭”,过礼取亲客到女家,男子称“正客”,当晚饭后“摆礼”,将男方取亲的钱、衣物、礼品等全部摆在堂前桌上,亲友观礼后,由女方收礼。午夜,媒人陪女子“顺头”,(亦称“上头)”。第二天早上女子穿新衣,坐毯哭歌,拜爹娘后才上花轿、(称“出亲”),女子乘轿至男家门口,要左右车转,拦门轿夫高声说:“左车左发财,右车右发财,贵人入堂,堂上生花,花能结果,果发万家……”。轿夫讨喜钱后,新娘下轿,男子见面,再举行拜堂:先拜天地,后拜祖宗,夫妻互拜。进入洞房,喝交杯酒。三天后“回门”,又叫走“头一回”。极少数困难户采用过“当天礼”的办法节省钱财。此外,还有接“过婚”、“上门”、“转房”、“指女抱男”、“引长干女”等结婚和订婚方式。妇女一生无名字,以男子的姓为姓,娘家的姓加个“氏”字为名。多数妇女婚后另取一个名字:如幺秀子、大女子、东香子等。男女婚姻方式无一点自由。女不愿男,只有一死;男不愿女,休书一纸。1950年4月30日,国家颁布了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”,提倡自由婚姻,男女平等,男女自愿结婚就到乡人民政府登记,婚姻与家庭受到了法律保护。男女双方婚姻自由,第三者不准干涉。提供婚事从简,婚事新办。1974年后政府提倡晚婚晚育,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。1980年后,男嫁女(男到女家落户)全乡有31对。1982年后,婚礼由简到繁嫁奁增多,大摆筵席,六亲聚会,甚至还发“请贴”宴客。有的还包场放电影或演木偶戏。锣鼓、锁呐、鞭炮齐备,闹热非常。也有领取结婚证后,备办茶点,招待来客,举行文明结婚,此种方式为数不多。若男女双方婚后不和、关系恶化,经调解无效。亦可到亿政府申请离婚,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,由政府批准或法院判决离婚。二、丧葬:1949年前办理丧事,程序繁多。论贫富而定,而礼俗大同小异,贫者从简、富者从繁。对小孩夭折,本乡俗称“娃儿坏了”,早期用火匣子(木匣)放于荒野外干岩石穴中,后来用席子裹尸,挖坑埋葬。对死亡的青年人,一般用木匣装尸,埋于荒坡或坟地。对老人老后,丧葬较为隆重。人死之后,立即烧倒头纸,示死者升天,儿女子孙披麻戴孝,其埋葬过程有“净身”、“入馆”、“祭奠”、“开路”、“埋葬”。这些过程中,还渗杂一些迷信活动,就是埋葬后,还要“烧七”、“烧百朝”和“周年”等悼念事宜。致于一些富家的丧葬,就更繁锁了。人死后,立即烧倒头纸,放鞭炮,“净身”后,穿上寿鞋、寿衣。在铁佛地区的习惯是男九(件)女十一(件),穿戴齐全人死以后,立既烧倒头纸,示死者升天,儿女子孙披麻袋孝,其埋葬过程有“净身”、“入棺”、“祭奠”、“开路”、“埋葬”。这些过程中,还渗杂一些迷信活动,就是埋葬后,还要“烧七”、“烧百期”、和“周年”等悼念事宜。致于一些富家的丧葬,就更繁锁了。人死后,立即烧倒头纸,放鞭炮,“净身”后,穿上寿鞋、寿衣。在铁佛地区的习惯是男九[件] 女十一[件],穿戴齐全,由长子背负老人到堂屋坐在椅子上,剃头修面,再垫好棺内寿堂,入棺,盖上寿被。入棺时,孝子、女、孝孙全部披麻袋孝,三叩三拜。请阴阳先生测定葬期,在入葬的头一天晚上举行“三牲酒醴”,孝子在祭奠、念祭文时正跪于地,向老人献帛、爵、肴,待亲人到齐瞻仰遗体后掩棺。封棺后,有的择即吉日立即安葬。有的无葬期,停丧一至三天,请阴阳先生看阴地,请道士做“道场”,有的七昼夜,有的九昼夜,最多的四十九天。孝子背上背着“引魂幡”,随着道士指挥叩拜。葬期一到,头天晚上均以三牲酒醴祭于灵前,念祭文,孝子痛哭,奏哀乐,鞭炮齐鸣,亲友、吊丧者触景泪下。次日晨移柩至堂屋前地坝左侧,孝子用双手抬棺前,禁忌棺木在堂屋门坎上撞檫。送葬出宅时,孝士悲痛号哭。灵棺在前,由长子或次子端“灵牌”,孝女、孝孙随后,仍有哀乐,道士、吊丧亲友护送棺灵。边走边扔草纸,称“买路钱”。安葬时,将棺木放于预打好的“井”内,叫“下旷”,由道士看山水脉向,再念吉祥语,撒五谷,孝士用后衣衫跪接五谷,将五谷倒于井内再接五谷升,连捧三升泥土倒于棺上,盖土埋葬。安葬结束,大摆筵席。当晚将灵牌、灵房在坟前火化,叫“化灵”。孝子连给老人送三晚上柏皮火把。丧葬礼仪结束。 至于死者坟地,坚石砌成,贫者用乱石砌坟头石,富者竖碑,两侧有石狮,拜台有石桌及风景林木等。 建国后,农村死人,葬礼已大大革新,不看阴地、不开路,只是亲友送花圈、挽联,死后第三天入葬,开个追悼会,就算尽了生者之意念。 三、喜事:1、办满月。铁佛传统习惯是凡婚后生第一胎都要男方办酒席,宴请女方娘家及邻居亲友,叫办满月酒。小孩出生后,由男子提上一只鸡去给岳丈家报喜,是男婴提雄鸡,是女婴提母鸡。岳丈一看鸡就知女儿生的是男孩或女孩。然后备办鸡、肉、米、油、衣物等女婿通知定期后,按时去吃满月,第三天返回。2、祝寿。祝寿是尊敬老人,祝贺老人健康长寿的礼俗。铁佛人民一般有上辈老人健在者不敢在“生期”办席筵客。一般人家在老人生日,邀请亲友,备办筵席,表示孝道。富家祝寿,锣鼓唢呐,大讲排场,客人送寿匾、寿联,放鞭炮,欢庆数日结束。3、办“房子酒”。农民修建新房,立房子这天,先是“敬神”、“抛梁”,后大办筵席请客吃酒。亲友送匾、钱、烟、酒等礼品。锣鼓唢呐、鞭炮齐鸣,以示庆贺。
原作者:
浩燃文化
来 源:
铁佛乡志
打印
共有113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
上篇文章:三官堂--云游术士的传说
下篇文章:古迹遗址--元石板、云头菌
|
|
|
|
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