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古迹遗址--元石板、云头菌◇


谷山包南端一山脉劲出,逶迤而下,至土地梁南折缓驰,突起一包,早年有人将包平作大田,二亩许,其状如瓶,故名“瓶大田”。又似堪舆家称的“金线吊葫芦”。“葫芦”底下,住几户人家,清幽雅致,大有“白云深处有人家”之感,家内历代多出俊贤。“葫芦”东南,斜甩出一梁,三十余丈长,梁脊一线裸露大小不等的元石十余张,或三五丈围,或一二丈圆,名“元石板”。传说有仙于元石板上奕棋。元石板之东悬崖半腰显露处敞开一洞,洞口大张恰似狮口,有吞噬隔河吴家湾之势。清中叶,吴家湾人出钱,附近李姓人勒石封住洞口,洞内有碑,碑云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,洞不在大,威灵显应……”元石板之北侧,曰溪缭沟。七十年代全村人民筑成一塘,名大溪沟塘,塘内碧水鳞鳞,凭添几多风采。塘四周,山林森森,峭壁峥峥。元石板下是李家咀,大院宅内历代多出俊杰。山之险峻,洞之威仪,水之灵隐,可谓地灵人杰之所。云头菌----八庙村二社秦家后山崖岭,远望如塔如笋,十分壮观。崖下坟园后隙处,清末年间长出一物,高一丈许,粗围三四尺,如一白桅。每年秋十月长成,月余后,慢慢枯萎。附近居民以为怪异,多年来无人敢触摸,疑是毒物异邪。后来有一胆大者,削其小部煮熟喂狗,狗喜食之,并无中毒症状。又喂猪,猪亦食之,无碍。再煮熟去水人食,其味鲜美香脆无比,有香菇味。先少食,后饱食,数日尽食其菌,而觉身体愈健。消息传开,附近居民每年届时抢而食之,以至菌未长成,便被采掘殆尽。后来被当地头人秦凌云(甲长)据为己有数年。其间有群盗深夜盗采其菌,使秦恼羞成怒,遂将菌地翻挖一遍,扬言:“要把菌根都毁完,看你们今后偷啥!”此后,被翻挖过的土地上便长出许多小菌,或三五寸或尺高不等,或茶杯、小碗粗细均有。近民亦争采而食之,多有未长成便被捷足先采,至后采掘之风愈演愈烈,终使其荡然无存。1949年,当地居民薛成礼和在此教书的蒲江林在当地人秦书春家还吃过此菌,每当谈及此事,无不滔滔不绝,回味悠长。勘舆家言,此乃地理环境之灵气所毓,吉祥之兆,其名云头菌。


原作者: 浩燃文化
来 源: 曲滨乡志

打印
共有1149位读者阅读过此文

  • 上篇文章:地方风俗文化--红白喜事
  • 下篇文章:古迹遗址--四平桠、谷山坝
  • 地图导航
     
    浩燃文化 在线注册留言
    建议使用IE5.0以上浏览器 1024*768观看
    联系电话 0827-7347056 传真:0827-7347056 QQ:20027148   E-mail:wujiang_huei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