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要与时代同步
化解矛盾要与发展同行
文峰乡党委书记: 米国孝
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央“五中”全会精神的大好形势下,在巩固、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,通江县委、政府英明决策,举办了首届“落实总理指示、加快通江建设、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”,科学地制定学习课程及学习方法,实行“领导讲、专家讲、教授讲”等多种授课模式,并采取“送出去学、听、看”的办法,内容丰富,适用性强,通江领导干部的首次冲电、输血,成效很大,既给了动力,也给了压力。特别是看到发达地区坚持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浓厚政治空气、雄厚的经济实力、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、高科技的生产流程、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无不令人震惊和鼓舞,是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。真正看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。我个人在政治上受到教育,思想上受到启迪、思维上受到启发、观念上得到根本的转变、灵魂上得到净化。
目前,全县上下正在贯彻落实总理指示精神,加快通江建设,把解决群众“四难”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,全力推进通江发展。笔者认为:发展应与时代同步、化解社会(农村)矛盾同行。不难看出矛盾得不到化解,就成为阻碍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绊脚石。
一、发展与时代同步、在农村存在几个不适应的问题
(一)少数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和认识与发展不适应。 主要表现在发扬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弱化,“等、靠、要、看”的观念十分突出。具体表现在认为总理来通江带来巨额资金,等国家拿钱搞建设,靠国家给我们把建设搞起来,找国家要钱搞建设,再是看县委、政府搞不搞建设。
(二)宣传发动不够深入。 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认识不到位,还在睡大觉。仅仅只是“三线、三点和十村”的干部群众激发起来了,而没有在全县普遍地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导向。导致少数干部群众目标、任务和义务不明确。
(三)政策推动不力。 本应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制定的“一事一议”政策,根据通江的县情制定强硬的措施推动通江建设,而政府的文件上规定:“一事一议”不出村,每个劳动力不超过十个工,群众认为我们投劳、筹资只能搞村建设,那么村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、水利排危、抢险、学校排危、社道路的维修,把应该用的工用完了,而乡道路的维修、街道整洁、中心学校的危房改造等,谁拿钱来搞?导致乡道路“通而不畅”,乡管水库“运而不安”,这些矛盾十分突出。
( 四 ) 上下联动与部门配合不力,是党的执行力不够深入。 县委、政府决策英明,县级部门却配合不力,特别涉及到解决“四难”的部门,笔者认为是无动于衷。仅仅只重视“三线、三点、十村”的示范工程,而推动全县解决“四难”的庞大系统工程出现不负责任的态度。以文峰乡为例:① 2002 年政府向国家争取国债资金 24 万元,解决乡属单位及街道居民饮水困难, 2003 年 5 月乡政府与县水利局签订了工程建设合同,要求 2003 年底投入使用,但至今还是个半拉子工程,导致学生、单位职工和街道居民饮用水非常困难,乡政府领导多次找相关部门,仍无人问津;②今年 7 月上旬,历史上 罕见的特大暴 雨冲毁三座小二型水库的溢洪道,水利局与乡政府排查是不安全的运行,乡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实施,整治溢洪道,多次报告请求验收,并支付民工工资及材料费用,但至今也是无人问津;③ 2004 年乡党委、政府狠抓村道改造、整治四级泥路,已改造几个村道路,争取国家 2 万元 / 公里的现金补助,工程完工一年之久,多次报告请求交通部门验收无人问津;④乡政府多次请示,要求设计、规划文峰乡道路,群众自发打基础,交通局一推一缓说什么县上没有计划,这能不伤害群众的积极性吗?⑤以文峰中心校解决“上学难”为例,中心小学校初中生、小学生 1000 多名,严重缺教室,计划修教学楼 1600 多平方( 16 个教室),工程去了一半,到现在还没有给一分钱。学校教师编制 93 人,而实际编制只有 80 多人, 45 周岁以上老、弱、病、残就占 36 人,没有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 23 人,而县城和中心镇却严重超编,这样能把教学质量提高吗?主管部门无人问津。⑥国土、村建部门,改革的新体制是成立片区中心站、所,而乡党委、政府无权管理,他们滥用法律、乱批土地,只图收钱。群众建房不分基本农田、还是道路主线,场镇不按规划建,只要建房户给钱就可以建修,甚至是先收钱,后到乡政府审批手续。街道居民修房,他们只收绿化配套费,一分不给乡政府和街道居委会留。而街道整治、维修、排污和拉圾池等,政府又到哪里找钱来配套?⑦交通安全方面,超速、超载、客货混装等现象十分突出,政府不是执法主体,无权处罚,主管部门又无人问津,特别是超载车辆严重损坏道路,包括桥梁、涵洞、保坎等,常常导致道路通而不畅。
(五)农村债权与债务的矛盾居高临下,直接影响地方发展。
税改前后,村社与农户的债权、债务矛盾十分突出, 2004 年元月至 5 月,全乡所有债权、债务全部锁定,再也没有发生新的债务。而村、社无力划转债务,县政府也没有出政策回收债权。主要表现在债权户要找当时直接经办的基层干部要债,而基层干部无权找债权户收债。群众认为国家都在给我们搞“两免三补贴”,我们过去欠的提留、税费就不会再交,乡、村、社无权收过去欠帐,搞建设国家该拿钱,农村就存在几类人的说法:一是过去的债权户说:建设该搞,我们也应该筹资筹劳,但是把过去欠村、社钱的户的钱收回来搞建设;二是把欠我们的钱退我们,我们投资搞建设;三是我们过去主动、积极交了,支持各级的工作,而一些农户过去不交,故意扯皮,甚至欠那么多,怎么办?这是共产党对我们不公平;四是过去的欠帐户说:现在国家都在给我们搞“两免三补贴”,我们还交什么钱,五是弱势群体,因病反贫的户太多,既不能拿钱,又不能出劳;六是整家外出务工,既不拿钱,又不出劳,其问题十分突出,直接影响通江建设。
二、化解矛盾要与发展同行
针对上述矛盾和困难,其对策和建议如下:
(一)加大宣传力度,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。
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加强对落实总理指示,加快通江建设,解决“四难”宣传力度:一是采取广播电视讲话,领导多在电视上讲话宣传强调;二是以县委政府名义致全县广大农户一封公开信:号召全县人民发扬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红军精神,“愿意苦干,不愿苦 熬 ” 的巴中精神, 勒紧腰带、苦战、决战两年交通大会战等内容;三是以县单位,以勤俭的会议、简短的内容,可以分批次地把参会人员扩展到支部书记、村主任、党代表、乡代表或群众代表,以强大宣传舆论方式,以催人奋进的场面教育基层干部和群众,提高认识,彻底转变群众“等、靠、要、看”的陈旧观念;四是县级部门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员配合乡镇深入村、社,召开群众宣传大会,强力推进群众观念、认识到位,让群众真正认识到“谁受益谁负担”的原则。
(二)彻底解决上下连动、部门配合的认识问题。
继续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,来推动通江建设,对一些部门政令不畅通、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、欺上瞒下的工作态度、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要彻底整顿,要对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参与工程指导监督,没有吃苦耐劳、不紧密联系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彻底解剖。要把全县部门的干部整合,达到通力协作、齐心协力、主动、积极配合,才能加快通江发展。
(三)要彻底解决项目资金难的问题。
首先是县委、政府、县纪委、县目督办要联合组织项目资金和工程结算监督领导小组:首先监督该到位资金必须到位,按期完成工程项目。县委政府要大刀阔斧出台政策,用“三个一点”办法解决,即:所有的扶贫资金支一点,工程承包方垫一点,用活“一事一议”群众集一点,用这种方式启动全县交通建设。搞交通大会战不能论资排辈,只要群众有激情,县政府和乡政府可总动员。施工技术人员不够,主管部门可在社会上高薪聘请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,打破只用通江人才的局限性。监督领导小组要敢于对主管部门清理,审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,对挪用、挤占、抓拉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追究政治、经济、法律责任。
(四)严格干部管理,加大工作力度。
在加快通江建设中,首先是要有一批过硬的基层干部,要下达目标,明确责任,建立项目工程管理,监督的长效机制,建立工程项目公示制,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,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,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,严格考核和逗硬奖惩。坚持在争中干,在干中争,克服一切困难,想尽一切办法,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千方百计抓好上级关心、群众关注项目的启动。
(五)县政府和部门要制定化解农村债权债务行之有效措施。
一是县政府要制定出台对税改前、税改后群众欠集体债务应分批或分年度、按比例收取,重点用于偿还村、社、农户债务;二是继续加大迫卖或租赁,村、社闲置资产,如荒山、秃岭、山坪塘、围水池等可以租赁、承包,将收取资金偿还村、社、农户债务。还可以适当用“一事一议”的办法化解一些农户债务,如果单凭提倡“人民高不高兴、人民满不满意、人民答不答应”,这不一定是构建和谐社会基础。而且要农户筹资搞建设,部分农户追收历欠偿债,群众投工投劳搞建设,肯定少数群众是不会高兴的,不会答应的。而且农村矛盾只会愈来愈突出,愈来愈激烈,造成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弱化,党委、政府的执政能力减退,农村矛盾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,严重阻碍创建安全、稳定、祥和社会环境。要切实制定化解各类矛盾的有效措施,确保高节凑、高效益地促进通江快速发展。
以上资料由文峰乡政府办公室提供2005年12月10

落后的交通何时能改变,以上图片是文峰乡人民政府大门口
 |